笨狗百科 手机版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简介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17 09:29:17    


杜甫草堂博物馆是成都著名景点,每次去成都,都要到此一游。可惜每次去都不凑巧,要么下雨,要么拥挤不堪,拍摄效果不佳,回来也懒得整理。只留下了一个大概的印象,不能详细了解各个建筑的布局,对其 掌故变化也不能了然于胸。对那些具有丰富文化内含的地方只是走马观花,很难有对这一地方的充分了解,游前游后都要做功课,功夫不到,只能是浮光掠影,甚至连一知半解都谈不上。

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,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,创作诗歌240余首。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,重结茅屋,使之得以保存,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。2018年我住在青华路上的莫泰宾馆,向西走不远就到杜甫草堂。

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,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(公元1500年)和清嘉庆十六年(公元1811年)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,建筑古朴典雅、园林清幽秀丽,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。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,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。感觉里边还是比较大的,布局也比较合理。

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,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,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,是中国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好、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,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。

万里桥西宅

百花潭北庄

杜甫草堂的建立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。

公元759年冬天,杜甫为避 “安史之乱”,携家带口由陇右 (今甘肃省南部)入蜀辗转来到成都。公元760年春,在友人的帮助下,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。公元761年春天,茅屋落成,称 “成都草堂”。他的诗“万里桥西一草堂,百花潭水即沧浪”(《狂夫》)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,因曾被授“检校工部员外郎”之衔,而又被称做杜工部。

765年,严武病逝,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,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、湘等地。杜甫离开成都后,草堂便倾毁不存。



唐朝大历年间(766年11月-779年12月),草堂的大部分被时任四川节度使崔宁的小妾(浣花夫人)任氏族据为私宅。五代前蜀时,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,重结茅屋,意在“思其人而成其处”,使之得以保存。宋代又重建,并绘杜甫像于壁间,始成祠宇。此后草堂屡兴屡废,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,明弘治十三年(1500)和清嘉庆十六年(1811),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。

明末,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入川,草堂毁于兵火。清代,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嘉庆朝均对成都草堂进行了重建和修缮。

民国后期,地方军阀混战,草堂成为军队马厩和伤病者医疗的病院,这段时期对杜甫草堂的破坏很大,祠宇门窗、亭台水榭均被拆毁,所悬挂楹联匾额损失殆尽,多被官兵取下当柴禾烧了;工部祠内的杜甫塑像遭到风吹雨淋,不得已,草堂寺的僧人给雕像戴上斗笠。

1952年,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,正式对外开放。1955年,成立杜甫纪念馆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