笨狗百科 手机版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桂之古韵-桂林伏波山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7 08:42:47    

伏波山,孤傲峭拔,宏儒洒脱,半枕陆地半踏江。伏龙洲驱分双流,至使漓水湍急,汇入伏波潭,两激相撞回旋。真乃是;汹涌澎湃一江水,亦作平流缓缓游。

伏波山

伏波山在此一挡,有"遏波伏澜"之威。故称伏波山。又因唐代,曾建伏波将军马援祠而得其名。

东汉,交趾国(即今越南)兵犯桂林,派伏波将军征剿,将军拍马赶到,但见威武轻撩一剑,便将试剑石贴地削去寸许。交趾国使者为之色变,惊恐之际,将军轻蔑戏弄道;彼国只须退兵一箭之地即可!使者转脸奸笑,击掌为盟。谁知将军神力,搭箭拔弓奋力一射,便有了一箭穿三山之传说。(即穿山月岩、奇峰镇之穿岩、 桃源村之月亮山)直落在两国交界的分茅岭前。吓得交趾国即刻退兵,立誓永不敢犯。

据《后汉书卷86》记载;平定交趾国后,为显国威,于边境立数根铜柱,铜柱写就:铜柱折,交趾灭。比之传说中的伏波将军更令敌国丧胆。

盛唐时,伏波山己是游览之胜地。欲游伏波之山,亦摇小舟而去。傍晚时分,站于江边,可见景致,清波荡漾、群山到影,垂柳拂江,竹筏鱼鹰、袅袅炊烟,寺庙钟声。在宋代还可看桂林古八景之"东渡春澜"。解放桥在宋代即有由木船相连的拖板桥。明朝正德四年,御史陈汝砺造舟五十为永济浮桥,后经历朝改建。春水来临,浮桥在波澜中荡漾,行人桥上走,犹如踩波踏浪,這就是著名的景观“伏波晚棹”

伏波晚棹

明末进士,广西布政使彭而述诗:

伏波山下系江船,

画角钟声破晓烟。

无数青山浮水出,

中流夜雨带帆悬。

此诗完美的诠释了"伏波晚棹"的景色。

现大门左边行廊立一牌坊,于2010年重建,中间横书“伏波晚棹”是当代名人楚图南先生(曾任北京师大教授、民盟中央主席,人大副委员长)1984年题就。

前行五十余步至山脚下,伏波山向两翼展开,西面半山有个"癸水亭"可直登山顶。"癸水亭"是南宋大诗人,静江知府兼广南西路径略安抚使范成大所建。

癸水亭

并作有《癸水亭记》。癸水为漓江的古称。取 古谚;"癸水绕东城,永不见刀兵"之意。以祈盼四方和平,人民安居乐业。

东面呈三级台阶,一级台阶花团锦簇,草木蔽荫,灵巧之小屋,绿色的琉璃瓦面与林木花丛交融成秀,数条卵石、青石小路,曲径通幽,漓水飘来的清风柔柔拂面,令人心情愉悦。二级台阶,又称小雅阁。沿小雅阁由东转南伴有曲廊临江。可呈两面画幅,游人驻脚观景或小憩笑谈,静爽宜人。曲廊南端一口巨大的"千人锅"赫然在目。

千人锅

锅被保护的包裹着,镂花素边,淡黄静雅,远看似井又若灶台一般。据证可供千人吃粥用。古时定粤寺的僧人用它来熬粥施舍给穷人,以积功德。

三级台阶,即是大名鼎鼎的"听涛阁"与"癸水亭"对峙于东西两侧。附石崖而建,两层坡顶楼阁。古人喜此听涛,时若万马奔腾,刀光剑影,场面恢宏,荡气回肠;时若小桥流水,莺鸣翠柳,和风拂叶,委婉动听。于此呤诗作画,品茶论酒,手谈一局,风雅万千。

听涛阁

转下还珠洞,左边亭里一座大铁钟,高2.5米,直径1.7米,重达2.5吨。乾隆年间铸造,緼含数百年前的凄凉惨烈的故事,而且故事里的事还緼藏着故事。

该大铁钟为清-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孔四贞,为记念其父母及战将。在广东佛山定铸,并监造"定粤寺"放于寺中。

古大铁钟

历史之渊源,二干之封建帝制,更朝换代,孰是孰非,何为英雄何为寇。虽说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吾思当以抵御外敌方为英烈也!否则只为封建帝制之殉葬而己!孔四贞其父,原为恭亲王。清-顺治六年(1649年)改封定南王。出征广西,攻破桂林城,斩南明重巨瞿式耜、张同敞于叠彩风洞。入驻靖江王府,自称"定南王府"。

然而,清-顺治九年(1652年)南明将领李定国奇袭广西,攻破桂林,孔有德宁死不降,其家一百二十余口悉数被杀。只有孔四贞颠沛流离,只身逃往北京,被孝庄太后,天可怜悯地收为养女,封和硕格格(是清朝年间唯一汉人公主)。传说死后葬在今北京公主坟,该地乃因此得名"公主坟"。

她一生曲折的经历曾让台湾作家琼瑶潸然泪下。于是乎,一部令万人空巷的连续剧《还珠格格》问世。

孔四贞亦是土生土长的桂林妹,由于和硕格格曾经被软禁于还珠洞,人们只记得她曾是格格,"和硕"己记不清,便以"还珠"代之。又有琼瑶的《还珠格格》连续剧的推波助澜,一个古灵精怪,顽皮可爱的还珠格格。从此,深入民心,名扬海外。


还珠洞试剑石

还珠洞恰似海下龙官,入洞十米,一株巨大石柱,若伞状石林漫展四方。四周顶头全部刻有字画,浮雕。特别是内有"千佛岩",宛如艺术宫殿或长廊一般。

直入尽头,豁然开朗,伏波潭前的伏龙洲,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发。右边"试剑石华丽而俊俏,"映入眼帘。"试剑石"除伏波将军试剑的传说外,人们更喜爱另外一个典故。即伸手塞入石缝之中,呈托举状,意为"中举"。古人在赶考前,必到此"中举"。又闻现代人也赶时髦,中考、大考、前来此一试"伸手"。或是寓意太美,抵不住诱惑;或是梦想可成真亦,宁试信其有。

相关文章